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信息 > 新闻动态

哲学学科系列讲座第六讲成功举办

时间:2022-06-19
浏览量:

2022 年 6月 15 日上午,威廉希尔举办“哲学学科系列讲座”第六讲。此次讲座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经理,博士生导师沈湘平教授为公司师生作了题为《本体性安全与作为生存理性的实践理性》的学术讲座,公司科学技术哲学学科教师员工及其他部分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威廉希尔经理宋伟教授致辞,科技哲学学科带头人潘建红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马院7.png

威廉希尔经理宋伟教授致辞


宋伟经理代表学院向支持本讲座的沈湘平教授表示感谢!对参加这次讲座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表示欢迎!宋伟经理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给公司的回信中提到“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于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要积极推进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团队建设,积极推进哲学团队建设,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


马院8.png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沈湘平教授作专题讲座


围绕讲座主题,沈湘平教授首先由哲学家与船夫同时落水的寓言故事引入,揭示出背后的深刻隐喻,即翻船落水正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本体性不安全的存在命运,哲学必须从本体性安全的高度牵挂存在,这凸显出作为生存理性的实践理性的重要性。围绕讲座主题,沈教授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 批判存在无忧的传统实践理性。康德的实践理性是人先天的道德思维能力,反对假言判断(有条件),与感性经验无关,总体上不虑及人类“翻船”的存在危机,真实的社会历史总体在其思辨视野之外。马克思提出人化自然或社会(历史)的方式统一自然与人之后,意向性与外延性的相关性问题才真正进入有原则高度的思考。第二,本体性不安全凸显要求重估生存理性。吉登斯认为,意向性与外延性的交互关联是当今高度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全球性风险带来不确定性,外在环境的恒常性(外延)和自我认同的连续性(意向)都面临威胁,此即本体性安全的丧失。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呼唤一种新的实践理性,即基于人类共生共在的生存理性。第三,分析当代生存理性的独特规定。当代生存理性处于整体性的生存焦虑中,必须承接人类现代性的成果,走出个体本能和形而上学的宰制。首先,当代生存理性是启蒙后的生存理性;其次,生存理性不是先天的,而是经验变先验的第二本能;再次,现代社会的生存理性具有反思性;最后,当代生存理性本质上是基于底线伦理的公共理性。

最后,沈教授就本次讲座总结道:我们应该重思马克思关于“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的论述,深刻认识人类共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前提。中国提出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维护人类本体性安全的中国智慧。


马院9.png

参与此次讲座的部分教师与同学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学院教师和同学们与沈湘平教授进行了互动问答,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沈教授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潘建红教授代表主办方对沈教授表示感谢并进行总结,认为沈教授的报告引发了我们对本体性安全和生存理性的哲学思考,对师生们进行理论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最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给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学术盛宴,为学院师生开展学术研讨提供重要平台,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公司哲学学科的发展,推进了北京市重点马院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影响力。












  •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0号院

  • 邮编:100083

  • 电话:010-62334199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 | 版权所有 © 威廉希尔·(中国)williamhill-登录入口